今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将每年的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随着首个全国生态日的到来,全国各地以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广东省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一起抓,打造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手册,悉心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典型案例和环保政策法规;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改良水质,通过生态渔场构建技术等,真正把盐碱地变成“绿水青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径,为破解发展与保护的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立足新起点,更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意义重大。一方面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三类目标,抓好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等工作,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既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此外,要注重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等,将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推动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为高质量发展铺就绿色底色。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新时代中国,已坚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到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多部相关法律,再到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无一不是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有力之举。与此同时,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是人民群众由来已久的愿望。守护美丽中国,人人都是参与者,让我们携手书写出绿色答卷,让推窗见绿、抬头见蓝、四季见花的景色成为生活常态,共享美好生活。
责编:李源
来源:红网
-
东山学校“校友回湘”暨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
共叙情谊 共谋发展!东山学校“校友回湘”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
-
“东山大讲堂” 第八期开讲 聚焦国家海洋安全形势
-
郭勇督查中秋国庆假期重点工作:以扎实工作成效守护群众平安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赵中伟教授在东山学校作专题讲座
-
校庆添彩!国防科大思政教育一体化基地落户东山学校
-
翰墨贺华诞!王松灵院士创作楹联正式揭牌
-
赵新文视频调度全市中秋国庆假期值班工作情况